信访五公开成为处理信访的“灵丹妙药”
受理渠道公开政策法规公开受理情况公开办理过程公开处理结果公开
7月21日这天,骄阳似火。一大早,家住北京六里桥的张大妈就来到北京市纪委信访接待室,说有问题要反映。负责接访的小赵热情地把大妈引进屋,倒了一杯水,请她坐下来慢慢说。
张大妈讲,自己的侄子住在郊区,前几天和别人打了一场官司,判决结果出来后,孩子不满意,但又不知道向谁反映。张大妈说,自己家离市纪委机关很近,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到这里问一下。
接访同志告诉张大妈,"对法院判决、裁定不服的,您应当分别向有关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提出。"担心张大妈记不住,接待同志又从旁边厚厚的一摞卡片中拿出一张,递给张大妈。
"大妈,这是我们制作的信访公开宣传手册,上面注明了纪检监察机关的受理范围和处理程序,对一些群众关心的问题,也都提供了主管部门和联系方式。您刚才提到的问题,卡片上就有答案。"
张大妈很满意,临走时一个劲儿地说,"谢谢!谢谢!"
张大妈拿到的这张卡片,就是市纪委监察局在推行信访公开过程中,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一个举措。
2005年,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的要求,北京市在9个乡镇开展信访公开试点工作,今年起在基层推广。在实际工作中,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恪守信访公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做到"受理渠道公开、政策法规公开、受理情况公开、办理过程公开、处理结果公开",处理和解决了一大批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受到人民群众的交口称赞。
信访公开,真正成为解决信访问题,尤其是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灵丹妙药"。
公开受理渠道
"让老百姓知道信访大门不难迈,这样才能更好地反映问题。因此,信访公开的第一步,就是要把信访受理的渠道都告诉老百姓。"市纪委信访室负责人说,本市各级纪检机关根据实际情况,采取了公示栏、电子触摸屏、宣传手册、办事指南、广播、电视、报纸等形式,向社会公开通信地址、接待时间、举报电话、举报网址、受理范围、处理程序和信访人的权利义务,畅通和拓宽了群众信访举报渠道。
这位负责人举例说,张大妈拿到的那张卡片,不仅包括纪检监察机关的受理范围、处理程序,还对涉及农村土地征占、城镇房屋拆迁、企业重组转制、涉法涉诉等热点问题,明确告知其主管部门、联系方式,群众可以通过这些正规渠道反映信访事项,维护合法权益。
朝阳区纪委负责人向记者透露,该区某乡建立了三项制度,拓宽与群众沟通的渠道:一是舆情收集分析制度,乡镇干部定期深入基层单位,了解和掌握信访信息,变上访为下访;二是社情民意恳谈会制度,通过信访接待站、民愿调研组、党员联系户等形式,知民情、解民忧、化民怨;三是人民调解制度,乡村两级设立了调解室,安排1-2名信访员和调解员接待群众,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去年,一家公司在该乡一个村建加油站,引起村里13户居民的强烈反对,乡政府得知后妥善处理,要求开发商适当增加补偿金。经过积极协调,开发商与居民达成了谅解,一起潜在的群体访被化解了。
公开政策法规
"老百姓都有自己的事儿做,不可能熟悉每一项新政策,帮助他们了解信访方面的政策法规,是我们纪检监察机关的一项义务。"市纪委信访室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开政策法规的内容,包括纪检监察机关职责、受理范围;信访举报工作规章制度;信访当事人的权利、义务等。具体到本市,纪检监察机关都采取了什么举措呢?概括地说就是"四上",即政策法规上墙、上网、上报、上街。上墙:是在信访举报接待场所的墙上公开;上网:是在政府网站和纪委网站上公开;上报:是通过报刊杂志引导群众依法信访;上街:是利用法制宣传日、村民赶集日,向群众免费发放信访宣传品,让群众明白信访常识。
北京市纪委信访室干部告诉记者,通州、海淀等区县在政策法规公开上都积累了很多经验。通州区某镇把《信访条例》、《信访工作流程》、《包片领导、主要村干部联系方式》等内容上墙,上访群众可自愿领取《信访办事公开宣传卡》、《群众信访手册》。去年,该镇还开展了信访条例宣传日活动,共发放信访条例、信访公开宣传品1万多份。海淀区某镇召开多场现场咨询会,邀请区政法委、农委、土地、建设等部门,对村民反映的土地确权、占地补偿等问题进行现场解答;邀请区人事局、劳动局等部门,解答村民反映的社会保障、就业等问题。
延庆县除了加强法规宣传,还通过法规办理具体信访件,发挥警示教育作用,引导群众依法信访。该县农民卫某,因私人恩怨,煽动50多名村民联名反映村干部经济问题。经镇纪委调查,反映失实,依据法律条规,对卫某给予严肃批评教育。此事经媒体报道后,在当地发挥了很大的警示教育作用。
公开受理情况
"公开受理情况这一条很好理解,就是指群众来访或实名举报是否受理,受理的依据是什么,办理的时限有多长。"
在市纪委信访室,记者翻阅着关于在基层推行信访公开的规定,文件上清晰地标注:对群众上访反映范围内的事项,当场告知予以受理,并承诺3个月内答复;对情况复杂,当场不能告知的,10个工作日内电话告知信访人是否受理。
与此同时,实行信访公开的乡镇纪委印制了信访举报受理告知书、双向承诺书等文书,将信访问题的受理情况向信访人公开。
延庆县村民李某,因工伤医疗费问题与村干部多次交涉未果,因此结怨,并有过激言行,还多次到县里上访。经县、镇纪委的工作,双方签定了承诺书,镇纪委承诺及时协调解决拖欠医疗费等问题,李某则承诺在此期间不再上访,不再有过激言行。双向承诺书的签定,稳定了李某的情绪,缓解了双方的矛盾,也争取了解决问题的时间。此后,经过镇纪委的多方协调,李某的信访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问题解决后,镇纪委负责同志深有感触地说,"受理情况的公开,不仅增强了信访举报工作的透明度,增强了信访人对纪检监察机关的信任感,还增强了纪检监察干部的责任感,减少了'一信多投、一事多访'的现象。"
公开办理过程
"以前一提起办理信访件,群众总感觉很神秘,担心有'猫腻儿'。如今公开了信访办理过程,老百姓就不再怀疑了。"市纪委信访室负责人说,"基层纪委在办理信访件中,运用会议公开、专项公开、问题通报会、群众见面会、现场咨询会以及请群众代表参与查证等方式,将信访办理过程公开。"
2004年下半年以来,通州区4名村民多次上访,反映该村支书承包鱼池偷电等问题。镇纪委在调查时,先后与被举报人、村内电工、镇电管站工作人员谈话,并核对村内变压器用电情况,查阅4家鱼池承包户用电缴费情况。经核实,发现该村支书没有违纪问题。但是,上访人仍然对调查过程表示怀疑。
基于这种情况,镇纪委研究决定,让上访人参与问题调查。不但允许上访人调阅有关调查材料,还由村委会给上访人开据介绍信,让上访人到电力部门查阅用电情况。在证实村支书确实没有偷电后,上访人服气了,"是我们多虑了,上访给政府添了不少麻烦,像你们这样处理老百姓的信访件,我们心服口服!"
除了上访人参与调查,群众代表参与调查也是一个有效手段。去年,海淀区7个村100多名村民上访,反映土地确权和占地补偿问题。区纪委在听取村民意见的基础上,从涉及征占土地的村中选取3-5名威信高、作风正的群众代表,对补偿数额、补偿费明细等账目进行查核。经过共同调查,澄清了村干部贪污挪用补偿款的传言,村民对占地补偿有了客观认识,稳定了群众情绪,控制了事态发展。
公开处理结果
"及时公开信访问题处理结果,能够让群众迅速了解真相。"市纪委规定,信访件查结后,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采取多种形式,公开调查和处理结果:对实名举报,向信访人当面反馈;对匿名信,在一定范围公开;对涉及群体性利益的问题,在当地公示;对典型案例,公开曝光;对重大、疑难信访事项,实行公开听证。
去年4月,延庆县133名村民联名反映村干部经济问题。镇纪委调查核实后,确认该村干部确实存在办事不公开、管理不到位、乱发奖金、多领工资等违纪事实。6月16日,镇纪委举行信访听证会,该镇其他18个村的两委干部列席。在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基础上,镇纪委宣布了处理结果,收缴了该村3名干部违纪款10868元,对村支书给予党内警告处分。这次听证会召开后,群众非常满意,也警示了其他村干部,收到了"处理一案,教育一片"的效果。
除了解决疑难个案,听证会还可以解决涉及多个部门的复杂信访问题。去年9月8日,密云县纪委在某镇举行信访听证会,对虽经组织多次答复,但信访人仍不满意的14个问题进行听证。县纪委、县经管站、镇纪委的有关人员组成合议小组。该镇信访办和法律服务所的负责人、5名上访人代表、被反映的村干部参加了听证会。会上,各方当事人以平等的身份行使质询、答辩的权利,当面进行对证和沟通。最后,双方当事人对合议小组作出的结论都表示满意,上访人还对村干部的工作提出了殷切希望。一些积累多年的信访问题得到公开、合理的解决。
"推行信访公开,不仅加大了解决信访问题的工作力度,也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信访问题的发生提供了一条新途径。"市纪委负责人向记者透露,按照"普遍试点,逐步推开"的思路,本市今年将在基层推开信访公开工作。"要通过信访公开,积极探索解决疑难复杂信访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更好地为反腐倡廉工作服务,为首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首善之区服务。"